成都市认定好处

成都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认定培育管理办法
(征求意见稿)
第四章 扶持措施


第九条:
构建培育体系。健全县级、市级、省级、国家级 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分层培育机制,市、区(市)县分级建立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和潜在企业培育库并实行动态管理,对培育库企业精准培育。围绕产业升级提质,聚焦重点产业细分领域、重点企业,着力引进一批专精特新、隐形冠军企业和具有引领性的高质量科创项目,对外地迁入成都的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。(责任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投促局,各区(市)县)


第十条:
实施精准服务。建立市、区(市)县两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联系机制,加强统筹协调,定期上门走访、听取意见建议,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实际困难。建立税务、社保、公积金等涉企部门‘专精特新’中小企业直通车,‘一户一档’提供精细服务,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。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分层为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制定专属服务包,提供个性化服务,协助企业建立研发中心、开展产学研合作、实施人才培育、开展供需对接活动。(责任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税务局、市人社局、市网络理政办、市公积金中心等,各区(市)县)


第十一条:
支持科技创新。优先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焦建圈强链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,开展“卡脖子”核心技术及颠覆性技术攻关和重大创新产品研制。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产学研联合实验室、工程技术中心等市级创新平台,提升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,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。支持科技成果转化,加大研发投入,对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按企业项目技术研发投入的20%给予最高3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。举办“创业天府•菁蓉汇”“校企双进”等系列活动,推动成果、技术、人才、资金等优质创新资源与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。(责任单位:市科技局、市经信局,各区(市)县)


第十二条:
强化金融支持。支持天府(四川)联合股权交易中心设立“专精特新”专板,培育孵化企业登陆新三板和北交所。对首次在天府(四川)联合股权交易中心“专精特新”专板挂牌的企业给予奖励。定期梳理成都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和其他融资需求,建立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与交子金融“5+2”平台、“蓉易贷”“科创贷”“壮大贷”“抗疫贷”等政策性金融产品以及基金对接,拓宽企业融资渠道。推荐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进入成都市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。整合成都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联盟、聚合成德眉资金融顾问服务团资源,指导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债券、上市挂牌融资,对上市挂牌企业给予奖励。(责任单位:市金融监管局、市经信局、市科技局,各区(市)县)


第十三条:
强化人才保障。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推荐人才申报“蓉漂计划”“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”“成都工匠”等市级以上重大人才计划,给予入选者资金资助和配套服务。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,给予建站资助;对新进站的博士后人才给予日常经费资助。对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新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才给予补贴。深入开展“蓉漂人才荟”等招才引智活动,组织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面向海内外招引急需紧缺人才。(责任单位:市委组织部、市经信局、市科技局、市人社局等,各区(市)县)


第十四条:
强化政策扶持。对新认定的市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。支持市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申报省级“专精特新”、国家“小巨人”企业,对获得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称号给予30万元奖励。支持企业参与国际、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制定。鼓励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智能制造、数字化转型,按改进生产线固定资产投入的15%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。举办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和潜在企业专题培训班,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。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开展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,并按规定享受补贴。(责任单位:市经信局、市人社局等,各区(市)县)

免费咨询
在线咨询
扫一扫

关注我们

全国服务热线
13618062218

返回顶部